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shoufalist shoufalisttupian shoufalistpage

网络首发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纸坊组咸水层分布及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

李鹏;屈红军;孙晓晗;杨学超;冀祥;朱荣幸;

CO2咸水层地质封存为有效的碳中和储备手段,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纸坊组埋深适中,钻井成本相对较低,且与石油、天然气开发层位不存在冲突,对其咸水层发育分布规律及咸水层CO2地质封存潜力的研究,对开展研究区内CO2咸水层地质封存工程具有实践意义。纸坊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填隙物均以胶结物为主,胶结物以蒙皂石、伊/蒙混层、绿/蒙混层为主。纸坊组平均孔隙度为12.55%,渗透率为4.54 mD,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粒间孔,溶蚀粒内孔次之,纸坊组平均最大孔喉半径为7.04μm,平均中值半径为0.25μm。纸坊组纸3段咸水层单层平均厚度6.7 m,累计厚度平均为15.6 m,纸4段咸水层单层平均厚度为5.1 m,累计厚度平均为11.7 m。咸水层厚度高值区受分流河道砂体控制,呈北北东向条带状分布。研究区纸坊组总封存量为29 292×104 t,西部计算单元埋深较大,储层温度和压力增大,储层状态下的CO2密度相较于东部增加,封存潜力更大。

年 期 ;
[下载次数: 13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榆神地区长10_3亚段咸水层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及靶区优选

丁钊;王浩璠;马劲风;李琳;牟瑜;赖学军;张舒琪;尹艺升;

评估CO2地质封存潜力以及选择优势靶区是咸水层CO2地质封存的关键,当前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复杂、参数获取难度大且选址方法多样、选址指标尚不统一。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完井等资料对榆林神木(以下简称榆神)地区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至三叠系上统延长组地层开展地层划分与对比、岩性、物性解释等工作,识别出榆神地区最适合CO2地质封存的咸水层,即上三叠统延长组长10_3亚段咸水层。根据地下咸水层展布特征,利用容积法完成该层封存潜力评价,结合榆神地区地面环境状况,实现地下+地面综合选址并提出影响选址的7个重要评价指标。最后基于靶区优选区块,开展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靶区评价及排序。研究表明长10_3亚段平均孔隙度9.40%、渗透率1.09 mD、咸水层平均厚度37 m,封存潜力约5.14×108 t,所圈定的区块A4是最适合CO2地质封存的优质靶区,具备优先开展CCS项目的条件,可为周边高碳排放企业就近实施CCS项目提供选址及潜力评价的指导。

年 期 ;
[下载次数: 15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高温气田二氧化碳羽流地热系统运行参数数值模拟

魏菊艳;付美龙;方丽;黎旭东;

针对高温废弃气藏地热资源提取的问题,以某高温气田为目标热储,通过COMSOL软件建立以CO2为工作流体的井储耦合模型,分析热虹吸效应,分别改变CO2循环速率和井筒直径,观察注入井和生产井的压力变化及研究系统运行参数对采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CO2循环速率对于热虹吸效应的影响十分显著,较小的井筒直径产生的热虹吸效应更强;较高的注入温度,导致系统运行后期生产流体温度下降缓慢,同时系统采热速率较低;较大的注入流量,导致生产流体温度快速下降;较大注采井距可减少生产流体温度的波动幅度,并使采热速率稳定阶段时间增长等。研究给未来CO2羽流地热系统进行深部地热能开采提供参考意义。

年 期 ;
[下载次数: 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非遗展示地游客-员工互动对遗产保护的影响——以互助土族自治县盘绣园为例

杨亚丽;陈志钢;姜有根;苟芬;

提升游客非遗价值认知,增强非遗认同和遗产保护行为是新时代非遗旅游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情绪评价理论,在构建“互动-认知-情绪-行为”模型的基础上,以互助土族自治县盘绣园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游客-员工互动、非遗价值认知、非遗认同对游客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游客-员工互动质量可以直接影响遗产保护行为,互动频率的直接效应不显著;(2)游客非遗价值认知在游客-员工互动质量、互动频率与遗产保护行为间起单独中介作用;(3)非遗认同在游客-员工互动质量与遗产保护行为间起单独中介作用,在互动频率与遗产保护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4)非遗价值认知和非遗认同在游客-员工互动质量、互动频率与遗产保护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展了情绪评价理论模型,为增强游客非遗认同和遗产保护行为提供了实践支撑。

年 期 ;
[下载次数: 21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技能背景下推荐学习路径的新方法

王荣海;智慧来;周银凤;李进金;

形式概念分析为构建知识结构和寻找学习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现有的基于技能背景推荐学习路径的方法需要遍历整个知识结构,不利于在大数据环境下推荐学习路径。针对此问题,该文在技能背景下,分别基于合取模型和析取模型提出了新的学习路径推荐方法。首先,分别在合取模型和析取模型下定义了知识状态关于技能的边缘。其次,分别在两种模型下基于知识状态关于技能的边缘给出推荐学习路径的方法。最后,通过在UCI的3个数据集下的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通过该方法无需构建知识结构就能实现个性化推荐学习路径,弥补了现有方法的不足。

年 期 ;
[下载次数: 4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ISSB标准下CCUS项目全流程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的构建

康蓉;李晓岚;刘德超;陈京京;李楠;史贝贝;

构建CCUS项目全流程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是大范围推广CCUS技术实现净减排的重要前提,也是应对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标准)的有效措施。鉴于此,分别从CCUS运营的“时间边界、物理边界、核算边界”入手,聚焦“捕集阶段-运输阶段-利用阶段-封存阶段”等核心环节,嵌入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温室气体核算方法,试图构建CCUS建设运营周期内全范围核算的理论体系,并结合现实中CCUS运营的数据可获取性,构建了CCUS项目全流程温室气体核算指标体系。进一步,在实际核算过程中,结合国际ISSB标准的要求和温室气体核算的数据指标,指出中国CCUS项目运营过程中全范围核算的关键步骤和有效措施。研究结论为完善国内温室气体的全范围核算奠定基础,尤其是对CCUS项目净减排贡献的核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年 期 ;
[下载次数: 24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小波降噪算法在CO2管道中的泄漏精确定位

陈兵;祖江涛;毕鉴;王香增;

负压波法适合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的CO2管道泄漏定位检测,但超临界CO2管输周边环境及管内高压产生的噪声,影响了定位的准确性。为此,选择小波变换对含噪声的压力信号进行分解降噪,采用TGNET模拟软件建立CO2管道泄漏模型,通过对比Botros的激波管泄放试验验证了泄漏模型的可行性。使用该泄漏模型对含噪声的压力信号进行小波降噪,再对降噪后的数据进行压差转化和互相关分析,最终得到各组压力传感器接收到压力信号的具体时间差。该泄漏模型还应用到了延长油田36万t/a超临界CO2管输方案,对人为设定的泄漏口压力噪声进行小波降噪和互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经小波降噪后的压力信号更为稳定、精确,能够得到准确的时间差,为后续负压波法精确定位泄漏点位置提供了依据。

年 期 ;
[下载次数: 30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汉中市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

曾丽荣;徐卫民;马晓玲;秦昱;王彩君;

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能揭示其历史发展规律,呈现区域文明的进程和文化的发展面貌,从而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合理依据。针对汉中市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借助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对其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汉中市两汉三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呈“双核多中心”分布态势。其空间分异受高程、坡度、坡向,以及距河流、行政中心、军事中心距离等因素影响,各因素单因子探测存在明显差异,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中坡度的解释力最强,人文地理环境因素中行政中心的设置及亦对空间分异作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则存在明显协同增强效应,说明其空间分异受多因子的综合影响显著。

年 期 ;
[下载次数: 24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石油与天然气工业CCUS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及展望

曾德智;陈雪珂;罗建成;郑春焰;余成秀;

随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程示范项目和商业化利用数量的迅速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亟须夯实CCUS安全发展根基,提升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防控为主的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工业CCUS已进入集群化发展新阶段,现有CCUS单一环节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不仅难以捕捉复杂环境下的动态变化和非线性关系,且评估目的分散,直接沿用既有模式,不利于新型CCUS系统风险传递行为和事故演化机制分析。为适应该趋势,可综合考虑系统弹性和非技术因素,对新型CCUS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并基于风险关联分析和动态演化过程进行系统建模,以优化新型CCUS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从而为石油与天然气工业CCUS集群化部署之下的新型CCUS系统构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为后续加强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防控一体化建设、推动安全关口前移、优化应急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持,保障石油与天然气工业CCUS可持续发展。

年 期 ;
[下载次数: 59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冲击-应对-结果”框架的黄河流域因灾返贫脆弱性评估研究

梁炜;

建立健全返贫识别的动态监测机制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前提,特别是对于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的黄河流域地区。本文构建基于“冲击-应对-结果”分析框架的返贫脆弱性评价模型,并应用两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计算2016—2020年沿黄各省的返贫效率值,以模拟反映返贫脆弱性水平,同时运用基于主成分的综合评价法对各省灾害冲击和灾害管理水平进行进一步剖析。研究发现,返贫脆弱性水平具有较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其地域格局为下游>中游>上游,脆弱性水平与经济社会对灾害的暴露程度、公共安全的直接财政和人力投入、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指标的相关性更强。

年 期 ;
[下载次数: 36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