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 v.55 223
西北大学可视化技术团队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三十年工作回顾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可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产学研战略联盟;
摘要(Abstract):
<正>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证、社会进步的印记。“陕西文物甲天下”,西北大学坐落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在基因里就赋予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和担当。在百年的历史上,为中华文明探究和保护卓有建树。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文化遗产的保存、研究、展示和利用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1995年西北大学周明全、耿国华教授从法国留学归来,率先将数字图形图像技术引入文遗保护领域,成立了西北大学可视化技术研究所,开创了国内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先河;1998年陕西省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2013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国内唯一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30年来,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地方特色,依托西北大学考古学与软件工程两个A类学科,开展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与实践应用。团队坚持信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研发了文化遗产数字化设备、博物的智能管理、虚拟修复、颅面复原、非遗全息展示的5大创新技术。
关键词(KeyWords):
234 | 0 | 1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暂无数据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TP399;G122;K87
引用信息:
[1]周明全.西北大学可视化技术团队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三十年工作回顾[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55(01):223.
基金信息: